來源: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2022-01-06 10:17:57
精益思想作指引,創新管理動力足。伴隨著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的大力推行,高河能源已經在公司、科隊和班組三個層面,在安全、生產、經營、人才等諸多方面實現了管理思維的有效轉變、管理方式的積極改進和管理效率的明顯提升。當下,全體干部員工正在緊扣發展目標,堅持“向管理要效益、以效益論英雄”導向,推動“算賬”文化向縱深發展,助力公司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
“三本賬”算出真金白銀
為推行好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高河能源綜采預備隊結合工作實際,對生產環節進行優化,算好安全管理、成本管控、創新創效“三本賬”,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算好安全管理賬。杜絕身邊小事故,才能實現全隊的大安全。為了讓員工加快從“要我安全”到“我想安全、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思想轉變,綜采預備隊由隊長帶頭,以典型事故案例為原型,編排成小品節目,以生動的表演,讓員工通過沉浸式觀看,深刻吸取事故教訓,提升事故警惕性。保該隊還通過每日崗前儀式和每月三次安全培訓教育,采用安全知識再培訓、專業培訓、崗位自學、技能競賽等形式,強化員工安全意識,實現每月零“三違”。
算好成本管控賬。算賬有方有法,經營有質有效。綜采預備隊通過統計分析找差距,從材料配件消耗費用、工效、資源回收率、正規循環率、材料配件回收率等指標,將統計數據和月度分解數據進行分析比對,分析指標提升或降低的因素,精準采取應對措施,用“日分析、周小結、月總結”的方式進行算賬,實現“日保周、周保月”,全隊全年成本節約120余萬元,僅刀齒一項就節約支出60萬元,保障了生產指標的圓滿完成和生產效益的穩步提升。
算好創新創效賬。加強技改革新,有利于實現精準提效。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技術創新中來,持之以恒地開展小改小革等技術創新,該隊從技能掌握、生產試驗、技術創新等各方面入手,向廣大員工傳遞經驗,在全隊形成“人人都是創造者”的濃厚氛圍,提高了員工創新的積極性。今年以來,該隊員工通過 《前溜機頭過渡槽壓鏈裝置》、《鏈輪軸組換油裝置》等技術創新,不僅解決了生產問題,還節約了設備更換時間及費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全隊安全高效生產增添了活力。
瞄準“三化”目標 責任田“多打糧食”
咚咚咚……
2021年12月一天的凌晨三點鐘,高河能源供應部倉庫門外響起了急促的敲門聲?!伴_開門,我要領采煤機雙向軸承?!闭谥蛋嗟膫}庫保管員杜飛飛作了登記后,就將雙向軸承交給了綜采一隊工人張卓,整個過程只用了5分鐘。
“你可別小瞧這5分鐘”,供應部主管劉超講道,“正是因為短短的5分鐘,讓生產隊組在第一時間領到急需物資送到機修組手里,成功避免了一場因生產設備異常而造成的停產事故,同時這快捷、高效的5分鐘給單位帶來看不見的、無法估量的經濟效益?!边@正是高河能源供應部落實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該公司供應部緊緊圍繞“管理標準化、物資精準化、服務精細化”的目標,進一步盤活閑置資源、優化采購流程、狠抓管理服務,促使物資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盤活資金優化庫存材料。該公司供應部根據實際生產需要,對部分廠家物資進行代儲管理,實行先期到貨、先使用后結算的管理模式,使長期積壓的資金“活”了起來。對生產所需物資進行日統計、周分析、月總結,根據實際按需儲備,提升庫存材料的使用率,做到隨用隨取、隨取隨有。
成立物資共享區。對各類物資的名稱、規格型號、材料用途等進行檔案化管理,一站式、一窗口、一人24小時值守發放,實現了“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向一線隊組服務、生產單位傾斜。
“作為生產服務部門,我們要千方百計抓好物資儲備和保障供應工作。今年以來,我們配合其他部門,成功有效處置各類因設備損壞而影響生產進度事件10余起,給單位挽回直接經濟損失700余萬元?!惫坎块L郭正東介紹說。
精準培訓 創新增效
在新時代新形勢下,煤炭企業只有真正盤活人才,才能全面激發企業轉型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先機、贏得未來。
近年來,高河能源以“人盡其才、才盡其能、人崗相宜、自我實現”的理念為引領,統籌推進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構建了集培訓考核、創新實驗和青年人才實訓為一體的“理論+實操”實訓中心,激活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動力源。
今年以來,高河能源大力推行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利用廢棄的鍋爐房來當場地,利用井下回收后的廢舊電器設備,通過自制自修后組成學具供實訓人員使用,在節省成本的同時也擴展了實訓內容,將實訓中心打造成為機電培訓考核基地、創新實驗室、電氣實驗室和青年人才實踐基地為一體的實訓場所。目前,實訓中心設定智能化開采、機電系統、運輸系統、監測監控系統、電氣設備防爆等6個專業,40余個小項的實訓項目。
何以發展?唯有創新。實訓中心成立專業對口的創新團隊,依托創新實驗室,針對井下生產現場的技術難點,完成了8項革新項目,解決了實際問題,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
唯有人才領先,才有發展爭先。高河能源充分利用實訓基地優勢,不斷加強人員專業素質教育,截至2021年12月份,累計培訓干部職工200余人。目前,高河能源擁有技師及以上人才300余人,占比7.5%;中級工及以上技能人才占比74.6%,較2020年提高了2.2個百分點。
巧打“鐵算盤”創造大效益
“今天,我們來到高河能源掘進準備隊,該隊是高河能源唯一一支爆破作業隊組。自推行“算賬”文化以來,他們怎么算自己的“小賬”?怎么知道隊組的錢花在哪?在哪控制成本?記者帶著這一連串的疑問走進掘進準備隊去尋找答案。
通過掘進準備隊隊長王倫的介紹,記者了解到,在W4308高抽巷爆破作業現場,按照作業規程設計,該工作面每個循環使用炸藥量為62.2公斤,雷管59發,需要4人協同爆破作業。通過多次現場調研,對工作面現場巖石硬度以及層位的變化情況進行了細致分析后,改為每個循環使用炸藥48公斤,雷管52發,3人即可完成當班爆破作業。在保證了爆破進尺的同時,還節省了火工品費用以及人工費用共計493.8元。
“火工品使用優化后,減少了火工品消耗,提高了火工品利用率,節省了火工品的使用成本和人力成本。節約出的人力還可以安排到其它崗位,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本蜻M準備隊隊長王倫對記者說。
對于掘進準備隊來說,材料費是一個“大塊頭”。掘進準備隊書記石強告訴記者:“將工作面迎頭用20米小線代替20米母線,每米節約成本4.7元,每次爆破作業能節約母線材料費94元。原來,在井下進行爆破作業時,通常是用母線拖至迎頭連接爆破網絡,爆破作業結束后需要對損壞的母線進行裁割,對材料造成了嚴重浪費。自從換成小線之后,每月平均按爆破作業200次計算,可節約母線材料費1.88萬元,每年平均節約22.56萬元?!?/p>
掘進準備隊每名職工樹立了“算賬”意識,在“降”上下功夫,在“增”上做文章,從“減”上下力氣,從“提”上見實效,通過算“小賬”創造出了大效益。
安全降本的“新寵”
“隊長,咱們這次做高抽密閉時,利用風動風機代替電動風機,工期20天,省了人工費12000元、電費9720元?!备吆幽茉赐L隊技術員興奮地向隊長匯報。
風動風機是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在通風隊落實落地的產物。它通過壓風系統驅動風機中氣動馬達轉動,進而帶動葉輪旋轉引入風流經風筒流入井下供風地點,實現壓力能到機械能的轉換,并于2021年12月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在特殊的井下工作環境,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保證了安全。風動風機主要應用于煤礦井下鉆場、高冒區及高抽封閉作業中,前兩個區域由于風量不足,容易造成瓦斯積聚,之前由巷幫壓風管路接入軟管吹風稀釋并不能完全解決瓦斯積聚問題。風動風機的出現有效解決了這一“卡脖子”難題,進一步確保了作業安全?!白咴谙锏纼?,看到風動風機在轉動,我心里踏實多了?!卑嚅L郭亮亮說。
降低了成本。風動風機在使用過程中取得了突出的效益,不僅可以節約人工成本,而且在回風巷省去了臨時風機的架設,有效降低了電能消耗。
“作為‘為生命安全輸氧’的隊組,我們下一步將立足實際,合理應用風能,持續開展以風動風機為代表的‘以風代電’機械設備系列創新,從源頭設計上實現大節省,推進系統大安全,帶領全員真正將‘算賬’文化及‘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的安全理念落到實處?!蓖L隊隊長史澤華信心滿滿地說道。
一個妙招解倆難題
傳統的煤炭開采過程中,采空區的管理方式一般以自然垮落為主,其造成的地面塌陷,引起一系列環保問題和社會問題。一方面,礦井采空區的垮落,會引起地面塌陷,后期治理時,給企業和社會發展都帶來非常大的困難;另一方面,在排矸治理工作上,礦井產生的廢棄煤矸石會污染環境,同時給企業在效益上也增加了負擔。
高河能源利用廢棄煤矸石制作成膏體料漿,通過管道輸送至采空區,采用“邊開采邊充填”的新工藝,置換出下壓煤資源,實現礦井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更解決了矸石排放和地面塌陷帶來的環保問題?!盀榻鉀Q‘三壓’帶給企業的各種問題,我們在1302工作面采用充填開采這樣的新工藝,經過對設備的不斷調試和技術改造,從開始的一個星期完成一個循環,現在達到了兩天一個循環,利用廢棄煤矸石約50萬噸,大幅度減少了環境污染,同時解決了地面塌陷帶來的環保問題,給公司創造了環保效益?!备吆幽茉闯涮铋_采隊黨支部書記孟海燕說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充填開采工藝的出現,為煤炭開采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提供了方向,而高河能源充填開采隊在生產工藝環節的不斷嘗試和改進,為行業環保治理、綠色發展提供了一個“新方案”。
小工藝造就大價值
“以前綜采工作面端頭尾頂煤無法回采,現如今通過我們的放煤擋矸板裝置,實現了端頭尾放煤,每日可增加放煤80.64噸,節省金屬網12㎡,柔性網9.6㎡。通過放煤工藝的升級改造和支護材料的節約,預計每年可產生效益約2000余萬元?!备吆幽茉淳C采一隊隊長李奇說。
今年以來,高河能源綜采一隊在集團“算賬”文化的引領下,圍繞放頂煤工藝,多措并舉,深挖效益“增長點”,自主設計加工端頭尾放煤擋矸板裝置,一舉突破了綜采工作面端頭尾頂煤回收難、不安全的“瓶頸”制約。
以往的綜采工作面回采后,為維護端頭頂板,防止后溜電機驅動部被掩埋,端頭架與正規架平行于工作面鋪設了金屬經緯網,端頭支架后頂煤無法放煤,由此造成了煤炭資源浪費。為解決這一難題,有效回收資源,真正實現集約高效,綜采一隊打破常規,大膽創新,提出進一步優化現有放煤工藝的想法。經過4個月反復試驗、調試,將放煤工藝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率先研發放煤擋矸板裝置,在開展放頂煤工序的同時,將原有支架插板上安裝擋矸板,并在井下工作面安裝使用,成為高河能源探索改進綜放工作面放頂煤工藝的又一成功范例,并獲得國家實用型專利。綜采一隊也實現年產煤量突破450萬噸,創新高河能源產量新紀錄。
“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努力,在穩定常態推行現有工藝的情況下,繼續優化創新,闖出一條適合工作實際的智能高效之路?!崩钇嬲f。
(文/圖 時貴明 高曉鋒 陳曉陽 曹瑾 蘇鑫鑫 邸映陽)
責任編輯:李世臣
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
直播潞安APP
微信公眾號